中国具有现代商业精神的群体通商
南通,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祥地;通商,中国具有现代商业精神的群体。 通商通常指海内外江苏南通籍和在南通创业投资的企业家群体。 南通地处江苏省东南部,靠江靠海靠上海,陆域面积938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949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面积442.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4.85万人,辖海安、如皋、启东、如东县和崇川、通州、海门3区,拥有5个国家级、12个省级开发园区和1个综合保税区、5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南通是全国著名的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新侨之乡。南通拥有长江岸线166公里、海岸线276公里,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是上海“1+8”大都市圈长江以北唯一城市,也是江苏“1+3”重点功能区中唯一具有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双重功能”的城市。 2020年,南通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万亿。民营经济在全市GDP占比超70%,民营经济税收贡献率占比近80%,吸纳就业数占城镇就业人口比例超90%,已成为南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就业创业的“主渠道”。 南通始建于公元956年,中国近现代化先驱、清末状元张謇开风气之先,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探索构建的“一城三镇、城乡相间”城市格局具有典范性意义,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高度肯定企业家精神作用,同时高度评价张謇等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的事迹很有教育意义,要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 中文名 通商 外文名 Businessman of NanTong 通商精神 强毅力行 通达天下 南通企业家日 5月23日 通商精神 “强毅力行,通达天下” “通商精神”是南通籍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的所具有的共同精神特征,“通商精神”的表述语是要对“通商”所具有的独特的个性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作出的抽象概括,以区别于其他地域的商人群体。它不仅要体现地域商业文化的传统特色,同时还要提炼“通商”成功的规律经验,更体现出我们所要倡导和弘扬的时代精神。“强毅力行,通达天下”颇为贴切地表达了数百年积淀而成“通商精神”。 一、强毅力行 “强毅”是儒家文化中重要的人生信条。《礼记》中指出儒士应该“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礼记·儒行》),“强毅”是人应具有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儒士须身体力行,弘扬这样的品性,如曾子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作为一个儒者,需要有远大的抱负,顽强的意志,坚忍的毅力,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反之,如果“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永远沦于平庸的地位(诸葛亮《诫外甥书》)。 “力行”同样是儒者的一种优良品质,是传统文化中重视实践、勇于探索精神的表达。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司马迁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史记·儒林列传》)任何理想、目标的实现,不能依靠空口大言,必须通过躬行实践方能有所成就,所谓“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以顽强之毅力奋斗践行是世人走向成功的优秀品格。 “强毅力行”是南通地域文化的传统基质。南通的地理形成有数千年的历史,远古先民一次次会集于长江口新陆沙洲,他们面对江潮海飓、蛮荒僻壤屡覆履兴、百折不回,恶劣和危险的环境塑造起他们意志坚韧、自强不息的品性,他们奋力开拓,辟斥卤而为膏壤,变沧海而为桑田,逐渐使南通一带成为“望县”、“福地”。 在中华民族最为灾难深重的近代,以张謇为代表的南通先贤开展了实业教育救国的伟大实践。不同于腐儒空谈、清流议政,张謇将他的理想和主张“以强毅之力”付诸行动。他们大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文化,实施“地方自治”,以大生纺织公司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的土布业、植棉业紧密结合产生了巨大的“联进效应”,地方经济崛起,南通由此开启了现代化的历程。 在此进程中,“一代儒商”张謇对南通地域文化基因进行了凝练提升,注入儒家优秀品格和现代工商理念,形成南通商界精神,并加以发扬。“强毅力行”是其中的最主要的内涵,此语出自张謇1911年在北京商业学校的演讲中:“人患无志,不能以强毅之力行其志耳,成就之大小,虽亦视乎材能境遇及其他种种关系,然果能以强毅之力行其志,无论成就大小,断不至毫无所成。”对于这些未来的工商人才,张謇最希望他们拥有的是立定志向、强毅力行的精神。 近代南通工商精英胸怀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儒家情愫,抱定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现实志向,继承南通传统美德,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奋勇开拓的精神,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戮力践行自己的理想。“以强毅之力行其志”是南通近代企业家走向成功的法门,这种精神不仅创造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伟业,也凝聚成一种企业家精神,并第一次走出了南通,影响了全国。 二、通达天下 “通达天下”本是传统商业运行的理想境界,所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然而在古代,山川阻隔和交通能力的落后限制了商人的追求,在南通尤为如此。 公元958年,后周军队占领南通一带,打通了攻取江南战略通道,在设立地方建制时取名为“通州”。历代史志无不夸张地描述过南通的交通区位优势:“州之东北,海通辽海诸夷;西南,江通吴越楚蜀;内,运河通齐鲁燕冀。故名通州。”(明万历《通州志》)“州据江海之会,由此历三吴,向两越,或出东海,动齐燕,亦南北之吭喉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但事实上,江海阻隔对南通商业的制约远远超过了它的区位价值,加上缺乏自然良港和物产丰富的腹地,南通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成为过流通口岸或者商业枢纽。 近代,张謇等在发起南通近代化进程时,敏感地意识到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内产业凋敝,交通不利实为最大之原因”,“道路交通为文明发达之母”。他们办公司、修公路、开运河、辟航道、置车船,南通的交通面貌迅速改观。然而,更需要改变的是南通商人的精神面貌。 南通人自古从商意识淡漠,“商不列肆,不赶集,不以妇女主店,不久客在外,仅于本土贸迁有无。”(明万历《通州志》)以至于外输的棉、布多由外地客商集散。这种农业社会的心理状态到近代才开始改变。近代南通,张謇等精英人士除了通过兴办工贸金融企业及商会、举行劝业展会活动培育人们的经商能力意识外,还创办商业学校和各种专修班,“养成吾通州开门商战人才”,培养一代具有现代商业精神的“通商”。 近代中国已无法闭关自守、脱离世界,“世界之潮流喷涌而至,同则存、独则亡,通则胜、塞则败。”(张謇语)商人必须通达事理,通权达变,要把握客观规律,适应情况变化,突破旧规陋俗,因时制宜寻找发展之路。商业人才不仅要懂“商业学术”,更要有“世界眼光”。张謇谆谆教导说:“今日我国处列强竞争之时代,无论何种政策皆须由观察世界之眼光,旗鼓相当之手段,然后得与于竞争之会。”在贸易“通达天下”之前,首先要拥有“通达天下”眼光和胸怀。从此时起,南通商界不断改变着狭隘的小农自闭意识,将南通发展置于世界潮流中,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吸收西方文明的成果,以高远的眼光、宽阔的胸怀,通达的智慧,关注和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商战大潮中。 北宋教育家、思想家,如皋人胡瑗说过:“君子之人则当果决其行而力学审思,强问笃行,使其性明志通。”(《周易口义》)他认为,君子要获得通达的智慧,除了勤思好学,更要果敢践行。这句话很好的解答了“强毅力行”与“通达天下”的关系,即“强毅力行”是因,“通达天下”是果。只有通过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戮力践行所思所学,才能获得通行于天下而无阻的智慧,实现自己目标和理想。 三、通商精神 如果去考察商界精英成功的履历,我们会从他们身上发现多方面的良好素质,例如 “勤俭”、“耐苦”、“自强”、“诚信”、“严谨”、“胆识”、“创新”、“和善”、“包容”等等,这些是各类优秀商人所共有的属性。然而,在归纳南通商人的群体特征和精神理念即“通商精神”时,我们更应该深入考察他们身上拥有独特的群体个性,我们应当从地域特色、文化传承、演化历程、心理观念、行为模式、业绩成果、社会认同等多方面去发现和标注他们特征,我们应当摒弃其中过时与糟粕的一面,弘扬放大其健康积极的价值,进而进行诠释和推介,使“通商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南通商界共同的心理追求和行为准则。通过前文分析,我们认为“强毅力行,通达天下”一语达到了上述要求。 ——从地域特色看,“强毅力行,通达天下”表达了“通商”在江海之交开发创业的艰辛和突破地理隔绝的强烈愿望,包含了自古以来的地名也有体现,在时空层面的区域内涵得到了强调。 ——从文化传承看,“强毅力行,通达天下”体现了对南通先民艰苦自立、坚毅顽强的垦殖文化的继承,同时“通商”身上具有的儒家“强毅”的意志品质、“力行”的实践精神、“通达”的人生智慧得到直接的表达。“儒商文化”在“通商精神”中得到了很好继承。 ——从演化历程看,“强毅力行,通达天下”记录着“通商”从保守到包容,从闭塞到开放,从放眼世界到融入异国他乡、足迹和美誉遍及天下的数百年发展历程。 ——从心理观念看,“强毅力行,通达天下”体现了“通商”的自信自强、百折不摧的心理定力,圆通融合、合作共赢的宽广心胸,通晓世事、通权达变的智慧远见。 ——从行为模式看,“强毅力行,通达天下” 强调了“通商”所具有的由“行”而“达”的处事行为特征,就是力行实干不空言浮夸、脚踏实地却志向高远,它还体现出“通商”对理想勇往直前、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 ——从业绩成果看,通商在近代的“强毅力行”艰难实践为南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当代“通商”群体已经形成的“通达天下”大好局面方兴未艾。 ——从社会认同看,近代通商已有“国内有事,通电必有张季直署名;实业界有事,必请南通领衔”认同,在当代更有“江苏最具有闯天下勇气、意识和气魄的,首属南通人。通商走出去的精神和胆略值得充分肯定”,这些正是“强毅力行,通达天下”的“通商精神”有力佐证。 总之,“强毅力行,通达天下”一语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概括了数百年“通商”从形成到发展面貌和特质,其中不仅体现着“通商”发展壮大的规律和成因,更体现了“通商”健康向上群体性格和充满活力的内在精神,值得的大力推介、弘扬。因此,这八个字作为“通商精神”的表述语,通俗贴切,言简意赅,个性鲜明,内涵丰富。 当代“通商”根植于传统商业智慧,秉承先贤儒商精神,他们的商业网络不断延伸、商业目标不断实现,他们胆识和业绩跟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语,南通商界企业界不断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着“通商精神”内涵,并使其成为我市争当苏中新一轮发展“领头雁”、实现“两个率先”进程中更具竞争力的群体软实力。 发展历程 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距上海仅100余公里。明清时期,随着棉花生产和手工纺织业的发展,南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商业城市。通州、海门一带盛产棉花,手工棉纺织业与棉布商业也相当发展,光绪元年(1875年)的土布年销量达200多万匹。 1895年,清末状元张謇满怀实业救国的抱负,在通州兴办大生纱厂。大生纱厂既不是官办企业,也不是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企业,而是“绅领商办”,这是当时民间资本争取到企业管理自主权利的典范,由此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历程,形成了中国最具现代商业精神的群体——“通商”。历经一百多年沿革,通商群体规模不断壮大,知名度美誉度日益提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批通商立足南通,面向全国,走出国门,创业足迹遍及五洲,为南通乃至全国的对外开放、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899年,出现了第一个有关商会的民间拟定章程《拟中国建立商业会章程》,光绪28年(1902年),张謇组建的南通州商务总会和盛宣怀饬令建成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两家商会。通崇海泰总商会始名南通州商务总会,张謇三哥张詧任总理,刘桂馨任协理。商会从花布行业发展到各行各业,分布通州、海门、崇明、泰州,如皋、泰兴、姜堰、海安等地,会员多达数万人,其职能包括联络工商,调查商情,受理商事纠纷,保护工商利益等。 1949年以来,通商群体随着共和国的诞生、改革,从私有制到公有制,再到民营经济“半壁江山”,几代人强毅力行,经受了政治的、经济的多重磨炼,艰难发展。改革开放,承载张謇血脉精神的南通工商人士解开束缚,迸发活力,从闯荡大江南北,到走出国门,创业创新,抒写了历史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南通经济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主,产业结构以农村经济为主要特征,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在民族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南通涌现出张敬礼、张文潜、陈东明、卢潜庵、闵仲辉、黄雨辰、卢静之、王念组、易企衡、徐委亮、司作舟、陆筱千等一批带头公私合营的民族实业家。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南通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乡办、村办、联户办、户办企业“四个轮子”一齐转,发扬“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涌现了启东天汾镇、观音山镇等新型工业镇以及海门叠石桥这一国内最大的家纺交易市场,催生了一大批家纺生产大户和知名品牌,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明星企业,例如中天的薛济萍、综艺的昝圣达、国盛的潘卫国都是从乡镇企业走出的通商领军人物。 从1992年底开始,南通市先后进行多轮产权制度改革,在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的改组后,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人,国有、集体企业裂变而生的民营企业不断增多。到2001年底,全市所有乡镇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并全部转民营企业。到2008年底,全市工商户总数33万家,列全省第一;私营企业数13万家,列全省第二。通商队伍在市场中成长,更在改制中壮大,石明达、许世俊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2003年,南通市委、市政府从发展的实际和长远出发,作出了“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战略决策。并连续多年举办“张謇杯”杰出企业家、杰出通商、南通“三名”年度人物等表彰活动,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提振企业发展的信心,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近年来,南通突出创新转型,持续追赶超越,顺利跻身“万亿城市”。2020年南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成功突破万亿大关,2023年达到11813.3亿元,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在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的大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极为不易、难能可贵,这份成绩凝聚着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劳与汗水,也饱含着广大通商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通商在国内创业的同时,也纷纷走出国门,闯荡世界。特别是作为承载张謇血脉精神的新一代通商,冲破体制的束缚,担当起历史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借签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借助世界的空间和平台,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发展。目前,海外通商大军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足迹遍布世界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数超10万人,成为新一代的华侨,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中南美洲,成了“一带一路”的急先锋。2012年初,国务委员、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到南通考察,盛赞海外通商堪称“新侨之乡”。 一直以来,南通持续厚植企业家发展成长土壤,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70%,入库税金占全部税收比重超过80%,民营企业吸纳职工数占城镇就业人口比例超过90%,共有市内商会组织360余家(市级直属商会 63家)、在外南通商会43家、海外南通商会 46家。新时代的通商在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引领下,秉承强毅力行、通达天下的通商精神和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商界传奇,谱写了通商成长成功的光辉篇章。 南通企业家日 每年的5月23日是“南通企业家日”。自2016年起,南通设立了“企业家日”,以法定形式要求全社会尊重、支持企业家,属全国首创。已连续9年开展系列活动,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助力培育张謇式企业家,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通商总会 通商总会是经南通市委、市政府同意,由海内外通商代表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2017年成立以来,通商总会在历任轮值会长和理事会的带领下,用心用情服务通商、引领通商、凝聚通商,已发展成为我市覆盖区域最广、联系通商最多、综合性最强、体量最大的商会组织,成为海内外通商的“精神总部”和“温暖之家”。 会标说明:标识以字母“T”(代表“南通”“通商”)为基础进行设计,从而体现出标识的地域特色和专属个性。五个字母“T”巧妙组合为圆形,代表遍布五大洲的通商,“圆形”代表地球和世界,展现出通商立足江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足迹和回报家乡,造福桑梓的赤子之心;图形具有强烈的向心力,体现出通商总会凝心聚气,共谋发展,代表通商“强毅力行、通达天下”的文化内涵和质朴品质;其形象似“舞动的彩带”,体现出通商总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通商总会宗旨:整合发挥通商资源优势,立足南通,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全面深化南通与全国、世界各地的交流合作,推动南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海内外通商搭建一个联络感情、对话交流、共谋发展的平台;为海内外通商密切经贸合作、加强文化交流、维护合法权益等提供服务。 通商总会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把全球通商之心更加紧密地凝聚起来,让每一名在外通商都成为世界了解南通、南通走向世界的一扇窗、一座桥,既帮助南通把更多优质资本、优质项目、优质人才“引进来”,也助推更多优秀南通企业、南通商品、南通服务“走出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5月,依托通商大会、通商故里行等活动宣传南通、推介南通,组织投资考察活动160余次,吸引海内外客商和在外通商投资项目超290个,总投资达3200多亿元。 通商大会 通商大会是由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高规格、大规模会议。举办通商大会旨在进一步弘扬通商精神、凝聚通商力量,助推市外资金、人才、技术向南通集聚,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为江苏勇挑大梁、走在前列争作贡献。通商峰会作为大会的主题论坛,旨在为企业家们搭建一个叙乡情、话桑梓、促合作、谋发展的平台,传递通商声音,展示通商表情,集中通商智慧,汇聚通商力量,共同创造南通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7中国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暨首届通商大会于2017年5月22日至24日召开,以“通商达天下、江海连五洲”为主题,集中展示南通在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下的发展成果和发展愿景,汇聚海内外通商共同打造推动南通产业、城市和交通转型的重要平台,全面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更好推动“两聚一高”、建设新南通。 第二届通商大会于2019年5月22日开幕,以“汇聚海内外通商力量,助推南通高质量发展”为宗旨,策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弘扬通商精神,唱响通商品牌,促进通商与南通融合发展。大会期间,海外侨团南通峰会、通商故里行暨侨领南通行等活动一并举行。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通商大会于2020年3月27日举行,以“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 奋力夺取‘双胜利’”为主题,南通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南通市十强民营企业”等名单荣誉公布。全市民营企业组织带领广大劳动者开拓进取、创业创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暨第四届通商大会于2021年5月23日举行,大会隆重表彰了严圣军、顾志平2位“张謇杯”杰出企业家、石磊等11位“杰出通商”以及100家南通市优秀民营企业。全市大力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全力推动全市民营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共襄江苏发展行暨第五届通商大会于2023年5月21日举行,以“聚力新南通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6]。耿裕华被评选为“张謇杯”杰出企业家,大会表彰了中天科技、南通四建、通州建总等16家社会突出贡献企业,丁佐宏、陈祖新、石磊等20名杰出通商,谭柏、董赵勇、沈煜婷等10名优秀新通商,薛驰、董力源、杨朦等10名十佳青年通商,田程程、任明俊、刘利成等10名十佳科技新锐。 大会期间,同步组织南通海外乡贤侨团峰会,“5·23南通企业家日”主题访谈活动等系列专题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海内外南通籍各领域知名人士的沟通联络、交流合作,激发全球通商共谋发展新动能,聚智聚力共同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 第六届通商大会于当地时间2024年5月25日下午在澳大利亚悉尼市成功举办,积极推进南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江海特色文化,助力提升南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扩大南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市内外通商交流合作,凝聚通商力量,弘扬通商精神,唱响通商品牌,积极搭建中外经贸文化合作平台,为南通高质量发展贡献通商力量。 社会启示 张謇之后的一百多年里,通商群体日益壮大,通商精神日趋丰富,通商文化日臻成形。综观张謇企业家精神与通商文化,就其精神性、社会性、集合性、独立性、一致性而言,可以概括为: 兴邦哺民的家国情怀。作为社会精英的通商,胸怀祖国、立足民族,心系百姓民生,肩扛社会重托,视中华振兴为美好愿景,以“大德曰生”为匹夫己任。 强毅力行的实干精神。作为企业灵魂的管理阶层,通商有知难而进的铁汉意志和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惧风吹浪打,力行建功立业。 信义敛朴的商道品格。作为南北融合的地域人文,通商诚信为本,取信于世;道义为上,义利兼顾;内敛行事,不擅张扬;俭持家企,不图奢华。 崇文和善的人本意识。作为教育之乡和礼仪之邦孕育而生的南通人,尊师重教,崇尚文化,以人为本;上善若水,品儒雅致,以和为贵。 通达创新的执业理念。作为全国首批进一步开放的沿海城市的创业者,通达天下,包容海内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得益彰;敢为人先,勇闯第一,形成独树一帜的江海风范。 本文来源:互联网责任编辑: |
上一篇:拾金不昧暖人心 排忧解难助司乘
下一篇: “捉蒋”功臣王国才的跌宕人生
最新内容
- 喜迎国庆 繁荣民族文化——任丘举行赵树标“乡愁三部曲”座谈会
-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情暖中秋关爱老人
- “捉蒋”功臣王国才的跌宕人生
- 中国具有现代商业精神的群体通商
- 拾金不昧暖人心 排忧解难助司乘
- 郎酒,用26年教育公益长跑,为万名学子圆梦
- 货车司机子女圆梦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 获得满帮云程奖学金定向资助
- 喜讯丨爱玛科技&超威电池“威”“爱”接力,宝贝回家帮助付巧巧一家喜迎团圆
- 上海富邦华一公益基金会餐饮精准资助项目润物细无声,践行社会责任
- 用音符铸造国际桥梁,交融东西文化|中法建交60周年-凡尔赛音乐节现场报道
- 助餐企业有补贴、特困老人吃得好 腾讯基金会打造“老人助餐”新模式
- “温暖三宝”内蒙古公益行为群众献爱心
- 【全国助残月】关爱特殊群体,助力乡村振兴走访慰问志愿服务活动
- 探寻红色印记 传承时代精神
- 祁县文明实践——我们的节日,清明祭英烈
- 莒县善益联盟会携手莒县辰翰装饰开展“关爱困境家庭送温暖”活动
- 北京市希望公益基金会正义联盟专项基金向广西巴马乡村学校捐赠教学、体育和卫生设备
- 爱心奉献志愿者服务中心举行爱心交流座谈会暨公益超市开业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