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黑土烽火,赓续抗联薪火:七台河青年的时代答卷
作为一名七台河市第九中学学生,我曾走进勃利密营遗址纪念馆。展柜中锈迹斑斑的马刀、密林中残存的战壕、抗联战士用桦树皮写就的《露营之歌》,无声讲述着这片黑土地上的血色抗争。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站在倭肯河畔回望历史,七台河的每寸山河都在提醒我们:抗联精神从未走远,它早已融入城市血脉,成为砥砺前行的力量。 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东北。七台河所在的勃利县,成为抗联第三军、第四军的游击战场。1936年,日军在七台河建立“万人坑”,无数矿工在刺刀下沦为“人肉开采机”;1938年,抗联四军在罗泉河伏击日军运输队,用鲜血染红倭肯河岸的杜鹃花;勃利密营的篝火旁,李延禄将军写下“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诗句,道尽抗联将士的坚韧。面对“三光政策”,七台河儿女以林海为盾、以雪原为剑,用生命守护这片“北国粮仓”。 七台河的抗战史,是一部军民血肉相连的史诗。矿工将井下挖出的煤炭偷偷运给抗联取暖,农民冒着大雪为密营送去最后一袋苞米;勃利西大圈战斗中,16岁少年赵永新为引开日军纵身跳崖;茄子河畔的“八女投江”原型之一冷云,正是从七台河走向战场的巾帼英雄。这些故事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镌刻在仙洞山石碑上的永恒记忆。 在日军严密封锁下,《勃利民报》用油印机秘密刊发抗战消息,矿工传唱“刨煤要刨鬼子坟”的民谣鼓舞士气。正如抗联名将周保中在七台河作战日志中所写:“民心如星火,终可燎原。”1945年8月,七台河矿工捣毁矿井设备,用“宁毁矿山不资敌”的壮举迎接曙光。 今天的七台河,倭肯河畔的弹痕已化作体育场的喝彩,昔日密营遗址旁崛起“冬奥冠军之乡”。但西大圈森林公园的警示钟每年依然敲响81声,提醒我们: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曾用“黑色金子”温暖抗联战士,更要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照亮未来。作为新时代七台河青年,我愿做一根“抗联火炬”的传递者——在短道速滑的冰场上追逐“中国速度”,在石墨烯实验室攻克“卡脖子”技术,用行动诠释“少年何以强” 。 80年后的今天,当我在桃山湖湿地公园看见白鹤掠过抗联纪念碑,忽然懂得:七台河的和平画卷,正是英雄们用青春血泪绘就的底色。让我们以抗联精神为帆,在新时代的航程中,书写属于七台河青年的答案——让煤城精神与抗联薪火,永远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先锋小记者 姜子骞) 本文来源:公益在线责任编辑:海军 |
下一篇:返回列表
最新内容
- 铭记黑土烽火,赓续抗联薪火:七台河青年的时代答卷
- “中华小药童”研学活动 助力青少年传承国粹防诈骗
- 营口 “雷锋式好少年” 周垣锦:你的美丽就像一束光
- 童声里的黑龙江我眼中的黑龙江七台河一个充满惊喜的家乡
- 传承雷锋精神 造就新时代小雷锋
- 七台河市第九小学隆重举行“美育浸润心灵 艺术点亮梦想”校园艺术节专场演出
- 春风伴跑暖亲情——佳木斯向阳区立新教育集团首届亲子马拉松活力开赛
- 七台河市第九小学隆重举行校园学生“三独”比赛暨校园“金话筒”比赛
- 莒县新希望小记者浮来青春日实践行:探寻红色记忆,播种绿色希望
- 我的乐园——姥姥家的院子
- 佳木斯:这一年 我们收获满满
- 佳木斯:合江省政府旧址博物馆寒假研学营 ——螺钿工艺点亮文化探索之旅
- 小小讲解员——热血山河
- 佳木斯:小小志愿者 浓浓亚冬情
- 佳木斯:携手护航亚冬 家校共筑安全防线
- 畅游冰雪 活力阿城
- 佳木斯:家校携手齐力 共育美好未来
- 新希望小记者走进莒县消防救援大队,亲身体验消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