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戎耀初心映山河 薪火相传致荣光

2025-08-29 17:26:18 作者:范继东 来源:公益在线

  公益在线太原讯(记录者 范继东)当抗战胜利80周年的钟声在岁月长河中回响,当国防宣传月的号角唤起全民的责任担当,一群身着便装却怀揣赤诚的身影,正以志愿服务的微光,串联起历史与当下的精神纽带。在老军营街道的巷陌间,山西省最美退役军人与志愿者们携手,用理发、修家电、通下水道的“小事”,践行着保家卫国的“大事”,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中扎根生长。

  2025年8月29日,老军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山西北大校友会学雷锋志愿服务团和神舟老班长爱国拥军志愿服务团,在老军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门开展志愿活动。大家早早就热闹起来,红色帐篷下,退役军人志愿者们分工明确:曾手握钢枪的老班长,此刻正拿起理发推子,为社区老人修剪鬓发,手法利落如当年整理军容;年轻的退伍战士蹲在地上,拆解着居民送来的旧电风扇,螺丝刀转动的节奏,仿佛延续着军营里的严谨;政策咨询台前,志愿者们翻着优待政策手册,用“当兵时怎么算军龄”“现在看病有哪些优惠”的通俗解读,让退役军人和家属暖在心头。更有党员志愿者拉起小马扎,为围坐的居民讲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故事,“那时的战士揣着窝头打冲锋,就是为了今天的好日子”,话音未落,掌声已起。

  这场志愿服务并非偶然。志愿者们见常态化为辖区居民免费服务,对抗战老兵、抗美援朝老兵更是“随叫随到”。92岁的抗战老兵张爷爷行动不便,志愿者上门为他理发、检修家中电路,老人总念叨:“当年我们守阵地,现在你们守着我们,都是为了这个家啊!”简单的话语,道破了两代“守护者”的精神共鸣——从烽火年代的浴血奋战,到和平时期的默默奉献,变的是时代背景,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

  在国防宣传月的主题宣讲中,退役军人志愿者们将亲身经历融入其中。“我在边防站守过雪山,零下四十度也要站军姿,因为身后就是万家灯火。”一位老兵的分享让在场的青少年深受触动。他们还带着国防教育手册走进社区学校,用“防空警报为什么要试鸣”“国防设施有哪些作用”等互动问答,让孩子们明白:“国防不是遥远的概念,是每个人家门口的平安。”这种“接地气”的宣讲,让“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道理,像春雨般浸润人心。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的不仅是一场战争的终结,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当志愿者们为退役军人疏通堵塞的下水道,当他们帮退役军人落实优抚政策,当他们向年轻人讲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他们正在做的,正是将抗战精神中的爱国、担当、奉献,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行动。就像那位最美退役军人代表所说:“脱下军装,我们还是兵。保家卫国是一辈子的责任,服务群众就是我们的新阵地。”

  活动结束时,夕阳为红色帐篷镀上金边,居民们捧着修好的家电、摸着清爽的发型,与志愿者道别。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有“下次还来”的约定;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却有直抵人心的温暖。这场跨越80年的精神对话,证明了抗战精神从未褪色——它藏在老兵递出的一杯热水里,在志愿者额角的汗珠里,在青少年眼中燃起的星光里。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退役军人志愿者们用双手托举的,不仅是当下的民生温度,更是未来的国防厚度。他们以“戎耀”之名,让服务社会成为使命的延续;以“暖心”之举,让历史记忆照进现实生活。这,便是对胜利80周年最质朴的致敬,对国防建设最坚实的注解——山河无恙,因有人守护;精神不朽,因代代相传。

本文来源:公益在线责任编辑:海军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8002049号  技术支持: 国视云新媒体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管理团队 | 删稿指南 | 如何求助 | 管理条例 | 益记录者 | 律师顾问 | ↓新闻订阅

公益在线由益行智库信息科学研究院独家运营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9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