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

莒县:“N+1”聚力护航,以多元关爱为困境儿童点亮成长之路

2025-09-19 15:51:26 张作娟 唐晓丽 林彬彬 来源:公益在线
公益在线山东莒县讯(公益记者 张作娟 唐晓丽 林彬彬)为切实守护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莒县儿童主任协会依托“N+1”聚力护航模式,围绕“开拓视野、赋能成长、精准帮扶”三大核心目标,近期集中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扎实的关爱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搭建起温暖的成长阳光通道。
一、“走出去”看世界:解锁家乡底蕴与科技新趣
 协会以“带孩子看世界,先从认识家乡开始”为初衷,精心组织困境儿童串联起“家乡产业+自然人文+科技体验”的探访路线,让孩子们在行走中触摸家乡的多元魅力。

在县浮来春酒厂,专业讲解员带领孩子们走进酿酒车间、酒文化博物馆与储酒窖:从粮食发酵的微醺香气,到蒸馏出酒的晶莹酒液,孩子们直观看到酿酒全流程;老酒坛、旧账本等展品与历史照片,又把浮来春酒的百年工艺和家乡产业发展故事讲得生动,孩子们的家乡自豪感在沉浸式体验中悄然升温。

走进浮来山:在“天下第一银杏树”下,讲解员用“树爷爷的故事”带孩子们观察粗壮的树干、斑驳的树皮,告诉他们这棵古树见证了千百年的莒地变迁,孩子们忍不住伸手触摸,感受自然的厚重;根雕馆里,枯木经匠人之手变成的飞禽走兽、山水图景让孩子们连连惊叹,纷纷讨论“这树根原来长什么样”;漫步山林秘境时,志愿者带着大家找蕨类、听鸟叫,用简单的自然知识勾起孩子们对家乡山水的好奇。
同时,为激发孩子们的科技兴趣,协会带他们走进日照风向标航空科技,体验无人机课程。志愿者用“会飞的小眼睛”形容无人机,结合视频讲其在救灾、播种等场景的用途;再拿拆解模型,把螺旋桨叫“翅膀”、电池叫“能量”,通俗讲解安全规范。实操时,孩子们分组练起飞、悬停,有人紧张得手心出汗,有人让无人机“带贴纸”送同伴。课后有孩子说:“科技能帮很多人,我也要做会飞的机器!”科技的种子悄悄扎了根。
二、“静下心”学本领:在课堂与手工中收获成长
针对部分困境儿童的知识短板或兴趣需求,协会联合志愿者教师开设公益课堂。课堂聚焦“心理疏导+趣味手工DIY”,涵盖作业辅导及防溺水、防拐骗等安全知识:志愿者一对一帮孩子梳理薄弱知识点,通过情景模拟让安全常识深入人心,切实填补了课后学习与安全教育的“空白”。
此外,为培养孩子的耐心与创造力,协会还组织了钻石贴画DIY活动。志愿者提前备好卡通贴画底板、彩色钻石和工具包;制作时,孩子们专注粘贴,遇复杂图案便互相帮忙、分享技巧。当空白底板陆续变成亮闪闪的成品,孩子们满脸成就感——既收获了手作“小礼物”,也在动手间学会了专注与合作。
三、“面对面”送温暖:精准走访筑牢帮扶底线
为精准掌握困境儿童的真实需求,协会组织儿童主任与志愿者分组开展专项走访,让帮扶更接地气、更贴人心。走访前,志愿者提前完善“一户一档”,将每个孩子的家庭结构、健康状况、现存困难逐一梳理清楚,确保“走访前心里有数”。走访中,志愿者不搞“问答式交流”,而是坐下来和孩子、监护人拉近距离:一边询问孩子的饮食、学习情况,更重点观察其情绪状态,一旦发现孩子沉默、自卑等特殊情况,马上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通过倾听孩子的心事、用“你手工做得很棒”等话语鼓励,帮他们解开心理疙瘩;一边仔细查看居住环境,把实际问题记在本子上,切实把需求摸准、摸实。


针对残疾儿童,走访小组还特别关注康复训练进展,向监护人普及康复护理知识,并对接本地康复机构资源,为后续针对性帮扶提供依据;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志愿者现场登记他们的学习需求,联合爱心人士落实一对一帮扶,确保帮扶“精准到点、落到实处”。

此次系列活动是莒县儿童主任协会“N+1”聚力护航行动的具体实践,通过统筹多方资源、志愿者力量和社会爱心,从“认知、能力、需求”三个维度为困境儿童提供支持。下一步,协会将继续跟踪孩子们的成长动态,持续优化活动形式,让“N+1”的温暖力量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本文来源:公益在线责任编辑:张作娟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8002049号  技术支持: 国视云新媒体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管理团队 | 删稿指南 | 如何求助 | 管理条例 | 益记录者 | 律师顾问 | ↓新闻订阅

公益在线由益行智库信息科学研究院独家运营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9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