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嘱库:倡导积极、理性的遗嘱观念,在条件允许下尽早订立遗嘱
△中华遗嘱库咨询接待现场 “录像时不要哭泣,立遗嘱是幸福的事情。”这是中华遗嘱库北京东城分库的一行标语。传统观念认为,立遗嘱是年老、患病时产生的需求,但随着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提前立遗嘱的重要性,体现出对家人的关爱。 中华遗嘱库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起主办的全国性公益项目,致力倡导积极、理性的遗嘱观念。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陈凯表示,立遗嘱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任的表现,是对未来的一种规划和安排,“是为自己所爱的人做的事情,应该被视为一件值得开心和幸福的事”。 “遗嘱是中国人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早在2007年,作为执业律师的陈凯就已经开始思考和研究遗嘱和继承方面的问题。他认为,遗嘱关系的不仅是财产问题,更重要的是国民心理、生命教育和家庭责任,“我们总认为遗嘱是临终遗言,沉重得羞于启齿,让中国人立一份遗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13年,中华遗嘱库项目在京启动,进一步推动了遗嘱观念的普及和深入。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使得遗产规划与传承成为更加迫切的需求。数据显示,2013-2023年间,60周岁以上的老人遗嘱登记咨询量呈稳步上升趋势,总体登记保管量占总咨询量67.08%。 “我们的遗嘱服务倡导尊重老年人的意愿和选择,鼓励他们在生前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规划和安排。”据陈凯观察,随着经济发展,财富的积累,遗产纠纷已成为老年人权益保护的突出问题,“希望通过遗嘱库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切实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遗嘱库,遗嘱又被称作“幸福留言”。陈凯直言,给遗嘱赋予幸福的祝愿,其实也是一种心愿的表达,“我想让大家重新认识遗嘱,建立客观豁达的生死观”。 近12年来,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步下降至67.82岁,遗嘱人年龄趋向年轻化,这一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60岁以上立遗嘱的人群中49.28%是年轻的老年人,这也是订立遗嘱平均年龄年轻化的主要原因。传统上认为立遗嘱是一个人不行的时候、躺在床上的时候才需要交代后面的事情,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刚退休进入60岁,仍然非常年轻健康、生龙活虎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如何对家庭财产进行妥善安排。 当前,公众遗嘱意识越来越强,订立遗嘱人群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年轻人立遗嘱的社会因素包括个人财产意识的增强、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等。他们在立遗嘱时往往表现出更加开放和理性的态度注重个人财产的规划和传承,同时也更加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权益平衡。 中华遗嘱库通过设立遍布全国的56个分库,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遗嘱咨询、起草、订立和保管服务。同时,针对老年人可能面临的认知能力下降、行动不便等问题,中华遗嘱库采取了精神评估、上门服务、简化流程等。 此外,中华遗嘱库加强与社区、养老机构等合作开展遗嘱宣传和公益活动,提高老年人对遗嘱的认知和接受度。通过这些措施中华遗嘱库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和专业的遗嘱服务。 本文来源:公益在线责任编辑:海军 |
最新内容
- 剪纸话七夕 新风润民心——山西祁县以非遗技艺助推移风易俗
- 戎耀初心映山河 薪火相传致荣光
- 滨东社区开展“夏日迷彩小英雄”公益摄影活动, 为儿童留下迷彩童年
- 为爱前行,爱心助学 点亮希望之光——辽宁省大石桥市莲花兄弟联
- 苍溪:人社服务“百分百” 民生答卷“实打实”
- 朝天区:技能培训赋能 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
- “读懂喵星人”公益讲座成功举办,科学解读猫咪行为密码
- “收纳行动”走深走实,50场公益活动惠及千家万户
- 塔什库尔干县"石榴花"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骨干队伍培训
- 佳木斯东风区工商联举办“非遗承壮志 商心映山河”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 海乐行中国联会全线参与2025北京洪灾应急捐赠与灾后关怀
- 中华遗嘱库:倡导积极、理性的遗嘱观念,在条件允许下尽早订立遗嘱
- 太原市清徐徐沟铭贵坊金店《学习雷锋让爱回家在行动》
- 青春归巢 “暑”你最靓暨即墨区好人联谊会团总支2025暑期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圆满
- 执法途中伸援手 温情举动暖人心
- 传承非遗技艺 共绘漆扇风雅
- “暖心陪伴 关爱同行” 公益创投大赛在央塔克乡刀郎家园村举办
- 跨越千里的温暖传递! 日照东港志愿者助游客寻回遗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