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佳木斯:五一非遗盛宴 佳木斯文化狂欢

2025-05-06 20:23:41 作者:于维海 王晓凤 来源:公益在线

  公益在线黑龙江讯(记录者 于维海 王晓凤)五月的佳木斯,春风送暖,杏花绽放,整座城市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五一劳动节期间,佳木斯市不仅迎来了热闹非凡的杏花节,更有一场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

  此次非遗展示活动由政府搭台,百姓唱戏,沙太祥非遗文创艺术馆作为佳木斯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协会理事单位、佳木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手工艺专委会、佳木斯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单位,佳木斯市东风暖阳非遗志愿服务会。积极响应非遗文化传承的号召,组织馆内众多民间艺术老师们,放弃五一长假的休息时间,投身于非物质文化宣传活动中。

  活动期间,老师们先后在佳木斯市杏坛广场、启航广场连续展出5天。来自省级、市级以及爱好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老师们齐聚一堂,带来了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充分展示了三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在众多展品中,陶淑芹老师的剪纸鱼皮挂件格外引人注目。陶淑芹老师作为省级剪纸传承人,她的作品细腻精美,风格多变,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大奖 ,现已被评为黑龙江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大师,佳木斯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鱼皮工艺挂件创始人。她的剪纸鱼皮挂件将剪纸与鱼皮工艺巧妙结合,既体现了传统剪纸艺术的灵动之美,又融入了鱼皮材质的独特质感,让人眼前一亮。

  李晓军老师携弟子王秀云老师的苏绣作品备受赞誉。苏绣以其精细的针法、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形象而闻名于世。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物风景都绣得栩栩如生,一针一线都凝聚着她们对苏绣艺术的热爱和执着。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让人感受到苏绣这门传统艺术的独特韵味。

  郑春生老师的米画则展现了另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米画是一种以米粒为材料,通过巧妙的排列和粘贴制作而成的艺术作品。郑春生老师凭借着自己的耐心和创造力,将普通的米粒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作,让人不禁感叹艺术的无限可能。

  顾世明、王敬祥、张凤萍老师的桦树皮画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桦树皮画是赫哲族的传统艺术形式,它以桦树皮为原料,通过雕刻、烫画等工艺制作而成。老师们的桦树皮画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民族生活的展现,充分体现了赫哲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肖锐光老师的掐丝珐琅、沙太祥老师的根雕和蛋雕、胡国老师的火绘葫芦和麦秸画、刘天书老师的鱼拓、蔡天鹤和谢艳霞老师的剪纸、刘丽君,董俐鹃老师的绳艺中国结、郭金玉老师的纸浆画和布艺、陈晨老师的扎染艺术、顾婷婷、王娇、吴锦婷老师的哪吒系列剪纸、刘学国老师的山核桃雕刻、徐海龙老师的陶埙制作、孙红玲老师的手办、刘锐老师的沙画、田延飞老师的玻璃点击画杨晓燕老师的木刻,张丽老师的刺绣,肖顺圣老师的珠艺,梁彬国,曹阳,李长明老师的剪纸。

  等众多作品也都各具特色,让人目不暇接。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老师们精湛的技艺,更传承了三江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非遗展示活动,不仅为佳木斯市民在五一期间提供了一场欣赏民间艺术的盛宴,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三江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同时,活动也为民间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未来,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人们的生活,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本文来源:公益在线责任编辑:海军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8002049号  技术支持: 国视云新媒体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管理团队 | 删稿指南 | 如何求助 | 管理条例 | 益记录者 | 律师顾问 | ↓新闻订阅

公益在线由益行智库信息科学研究院独家运营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9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