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徐沟闹元宵,张氏非遗绽华光
公益在线太原讯(记录者 范继东)2025年2月9日,新春佳节的热烈氛围中,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东南坊村广场迎来了一场热闹非凡的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 活动由山西徐沟张氏民间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太原市民俗文化研究会、太原市群众文化学会协办,为当地百姓和游客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盛宴。 “南庄的火、大谷的灯,徐沟的背铁棍爱煞人”,这句在山西地区广为流传的民谚,生动地展现了徐沟背铁棍的独特艺术魅力。 作为华夏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徐沟背铁棍在三晋大地久负盛名。2006 年,它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9 年 11 月,民俗清徐徐沟背铁棍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成为了山西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清徐徐沟 “背铁棍”,又称 “抬阁”“走阁”,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它的表演形式独特,由一人背后竖一根铁棍,上面举着一位化妆演员,随着背铁棍演员的步伐起伏,铁棍上的演员仿佛凌空起舞,灵动飘逸。这种艺术形式融合了民间手工技艺、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戏剧、民间杂技等多种元素,表演中既有绘声绘色的戏剧情节,又有惊险玄妙的杂技造型,还有优美动人的舞蹈美姿,令人目不暇接,深受大众喜爱。 徐沟背铁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嘉靖年间,最初它是农民们祈雨谢恩的一种仪式。当时,靠天吃饭的农民对雨水的渴望极为强烈,遇到大旱时便会上庙求神祈雨。若得雨,便会抬神游行,以表达对神灵的感激之情。在抬神的队伍中,人们会抬上一男一女两个小孩作为侍神的童男童女,这便是 “抬阁”,也就是背铁棍的前身 。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背铁棍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群体舞,有 “无言的戏剧”“空中舞蹈” 和 “流动杂技” 之称。东南坊作为背铁棍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鼻祖是清代徐沟县四大富族之一的乡绅张联辉,因排行老六,人称张老六。张老六在河南做生意时,将家乡的背铁棍带到了周口、水寨等地,使其在当地受到广泛喜爱,进一步扩大了这一艺术表演的影响力。如今,张联辉的第六代嫡孙张二宝,现任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太原徐沟张氏民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受父辈影响,张二宝从小就对背铁棍情有独钟,并经过多年努力,成立了背铁棍艺术表演团。 本文来源:公益在线责任编辑: |
最新内容
- 绿森林古礼新韵 共赴成长之约——佳木斯绿森林幼儿园毕业礼
- 英吉沙县2025年政府购买社会救助事务性服务示范项目精准施保规范经办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 凝聚志愿力量,共筑温暖克东——克东县志愿者协会团建活动
- 童说杏花革命事 少年传承爱国情
- “发光吧!向着明日世界” 公益漂流画展:用童真画笔绘就未来
- 情系八一送温暖 慰问老兵传真情 ——东港区爱心奉献志愿者致敬峥嵘岁月
- 新都区成功举行2025年省级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推进会暨“香愿有你·香慈共行”
- 关爱职工 健康护航 温暖同行
- 夏日童乐荟:小业主大舞台,才艺闪耀邻里间
- 通河县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 凝聚爱心力量共建温暖家园
- 问“汛”而动,向“险”而行 中国狮子联会陕西代表处驰援山阳“7.9”暴雨洪灾纪实
- 山西祁县开展“关爱母亲河,共建幸福河”文明实践活动
- “为爱前行,让爱无缺”预防出生缺陷公益活动郑州站正式启动——公益行动构筑防线,多方合
- 社区开展守护成长‘不放假’ 暑期安全不‘打烊’”暑期安全教育讲座
- 滨东社区公益暑托营 携手北大金秋即刻学堂启幕
- 七星农场“团”聚志愿力量筑牢安全生产“青”防线
- 健康服务零距离!这场家门口的志愿活动, 暖了东升花园!
- 向“绥”而行,青春筑梦——移通青年以实践书写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