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SFT科普创新大赛激发50万青少年科学梦
SFT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简称SFT科普创新大赛)是三星在全球开展的教育公益项目之一。 2013年,三星将SFT项目引入中国,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三星独家公益支持。 自如地前行、灵活地避障、360度原地转圈……当一台名为“腹式侧边一体全地形智能割草机”在广西科技馆赛场悠然“漫步”时,其流畅的移动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近日,在广西南宁SFT探知未来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简称SFT第十届科普创新大赛)总决赛上,来自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展示着他们的参赛作品,该作品获得了人机协作命题大学组一等奖。 “大赛拓宽了视野,激励我们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团队负责人说,“我们渴望运用自己所学的专长,积极投身到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征程中去”。 SFT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简称SFT科普创新大赛)是三星在全球开展的教育公益项目之一。 2013年,三星将SFT项目引入中国,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三星独家公益支持。作为通过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竞赛(白名单)之一,SFT科普创新大赛旨在培养广大青年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通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今年SFT第十届科普创新大赛,设立了“未来太空车”“人机协作”“未来校园”三组命题,吸引了全国超12万名热爱科学的青少年参与其中。选手们充分运用观察发现、思考思辨、动手创造等能力,围绕命题打造了百余件高质量作品。 SFT第十届科普创新大赛福建赛区学生进行“未来太空车”制作 “命题”不断升级 普惠下沉县乡 纵观SFT科普创新大赛十年的发展轨迹,从2013年首届举办,到如今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科普赛事之一,每届SFT科普创新大赛的“出题”与参赛青少年的“解题”相得益彰,在引导青少年开展“接地气”科技创新的同时,也让他们触摸到全球科技趋势的前沿。 十年来,大赛命题不断升级创新、与时俱进,激励选手关注身边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创意作品”单元,从最初运用基础学科技术,到如今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学技术解决社区问题;“科普实验”单元,从最初的结构设计、风能利用,到如今航天主题的未来太空车。学生们的作品也既有改善社区养老难题的“智能轮椅”,又有关注社区节能减排话题的“能源智慧利用社区”;既有关注生态环境话题的“水面垃圾收集器”,又有展现未来创新科技的“可穿戴智能织物”……大赛的命题激发了一个个富有创新精神、科技潜能的科技“幼苗”。 SFT第十届科普创新大赛广西赛区学生进行“未来太空车”制作 而大赛命题的多样性带来的是学生作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十年来,不少参赛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认证,还有的已进入产业化轨道。“多功能爪翅式飞天爬地机器人”,是SFT第七届科普创新大赛“智能控制”命题的一等奖作品,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参赛学生毛晨曦、亓泽宇从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为无人机设计了一套类似昆虫爪刺的装置,并配备了太阳能充电装置,使得无人机能像昆虫一样,栖息在树干上,并通过太阳能充电。这一创新设计聚焦无人机着陆和续航问题,使得无人机的工作范围极大拓宽,参赛后也得到了科技企业的关注和支持,未来有望融入新的无人机产品并投入市场。 更值得关注的是,SFT科普创新大赛着眼普惠性,十年来持续下沉县乡,众多欠发达地区、偏远地区的青少年、老师和学校有机会与全球前沿科技产生联结,也让孩子和老师们在交流碰撞中产生了新的火花。 作为SFT第九届科普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一等奖获得者,福建省科技馆副馆长许琪对科普下沉县乡深有感触,“赛区去年创新性建立起学校赛点,这使得SFT科普创新大赛的参赛队伍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大赛的普适性、普惠性、持续性及纯粹性,促使越来越多的学校进入大赛,让越来越多的师生受益”。 十年积淀 科技“幼苗”育成“参天大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SFT科普创新大赛从最初的5个赛区扩展到32个赛区;参赛人数从首届的1万人到第十届超过10万人,数十万青少年接受了科普教育启蒙,大赛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对自我发展的思考,助力一个又一个科技“幼苗”的茁壮成长。 杨仕林曾是来自重庆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在参加SFT第三届科普创新大赛并获得安全保护命题大学组第一名后,凭借大赛的平台用自己的技术为山区村民们建造了材料轻便结构安全的筑梦桥,解决村民的交通和安全问题。2018年,在中国三星的推荐下,杨仕林成为了平昌冬奥会的火炬手。而今,作为公派留学生,杨仕林已经获得乌克兰基辅国立建筑大学的博士学位,将为中国绿色智能建筑领域贡献力量。 在6月举行的SFT科普创新大赛十年展上,一位90后年轻副教授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中国科技馆的报告厅内,他展示着在“脑机接口”技术下,如何让一只猕猴通过植入大脑的芯片,以意念控制电脑中光标的上下移动,震惊四座。作为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梁丰研曾是SFT科普创新大赛的“双冠王”。 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梁丰研 “我是2012年入读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3年大二时,我非常迷茫,碰巧看到了SFT首届科普创新大赛的海报,就报了名。当时的课题是数据传输,这对我一个本科生来说真的很难,在请教了学院的很多老师后,最终我们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全国的第二名。首次获奖让我有了更多的信心继续走下去”。2014年SFT第二届科普创新大赛,作为队长的他带领数据传输团队和创意作品团队分获成都赛区不同组别的第一,成为大赛罕见的“双冠”。 而今,梁丰研所在的“脑机芯片神经工程团队”正从事脑机接口研究,这项前沿技术已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新高地,如“脑-脊髓接口” 就致力于通过意念来控制外部设备以帮助残障人士。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梁丰研说:“SFT科普创新大赛像一盏明灯,启迪了我们科学探索的精神”。 作为赛事组织参与者,深圳市翠园中学校长郭玉竹对SFT科普创新大赛强调学科整合,注重学生观察、思辨、动手能力的模式高度认可。这位中学校长多年来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他在学校推行的“五育融合,多元发展”育人体系,曾被教育部选为基础教育领域实践创新典型案例。在郭玉竹看来,“从社会的功能来说,教育的终点是去培养对于社会有贡献的人;从个体的发展来说,教育是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 正如SFT大赛的参与者,他们在学习、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勇往直前笃定笃行。十年来,中国三星作为这场科学盛事的推动者,始终秉持“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 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理念,不仅为青年学生搭建起实现梦想的桥梁,更实践着对中国社会的责任与承诺,激励着年轻一代勇攀科技高峰。 本文来源:公益在线责任编辑: |
上一篇:走进消防队,致敬火焰蓝
下一篇: 遨游科技世界,点亮科学梦想
最新内容
- 守护童心·智慧成长:创新公益项目多维筑牢儿童安全防线
- 远景学院师生走进泰安市社会福利院开展音乐治疗特色课堂
- 青春接力传薪火,实践深耕育新苗
- 杭师大 “针语纾痛” 团队走进三甲医院:聆听患者声音,传播电针知识
- “阳光相伴,奋进不止”活动
- 山东理工大学向日葵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儒师教育开展英语支教活动
- 吉首大学“罗盛教”志愿服务队:解读矮寨文旅密码,青春赋能乡村振兴
- “毅行永和”实践团:数智非遗润童心 访民宣传助振兴
- 小红花社会实践队赴双港镇中心学校调研纪实
- 退休欢送寄深情 暑期部署明方向——兴山县高桥乡2025年春季教育工作圆满收官
- 凯德希望基金:以善筑梦让希望生长,织就希望之光
- ZF LIFETEC亚太举办儿童道路安全培训暨暑假班开班仪式
- 凝聚青春力量 共赴榜样新程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举办2025年度盛典
- 助力大学生就业 高途公益基金会携手中山大学推出“青云梯”大学生就业公益计划
- 城市生存挑战 盘锦弘毅中学7年级学生综评“飒”“飒”“飒”
- 兴山县高桥乡开展校园安全卫生检查 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 普华永道残健融合开放日,点亮残障大学生的职场启航灯
- 用爱持续浇灌边疆教育,2025红顶公益走进新疆齐格尔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