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进校园 应建立标准、完善立法并采取自愿原则
近日,江西赣州蓉江新区多名中小学生家长发布视频,抱怨当地给学生统一配送的午餐存在速度慢、质量差、口感不佳等问题。而家长最担心的莫过于健康与卫生问题。
预制菜,又称为预制调理食品。是经预选、调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贮存或运输,供消费者或餐饮环节加工者简单加热或烹饪后食用,因为存在高盐高油及添加剂,会增加患高血脂、高血压的风险。 实际上,预制菜只是一种应急快餐性质食品,常见于写字楼、景区、机场车站和便利店,如果学校有食堂,笔者不建议使用预制菜作为学生食用的餐食,因为在没有国内统一标准,存在运输过程污染腐败变质和制作企业牟利导致质量下降的风险下,不易大面积推广食用。 对于家长而言,预制菜存在的健康和卫生安全是重点问题,而实际上,在目前,对于预制菜国内缺乏完善的标准化(国家级的行业标准,统一的标准体系)以及立法、监督程序。 预制菜的口感和营养与制作过程有极大的关系,现场烹调的菜肴不论从外形、色泽、口感和营养都要优于任何速成食品,包括中央厨房的提前预制菜和速食品,从制作工艺上讲,预制菜提前切配,对于蔬菜水果类会流失水分和增加污染可能,大大降低营养,为确保不损坏肯定要添加一些添加剂确保颜色、口感和防止腐败,且在运输途中被感染病菌可能性会增强,而且包装材料是否安全?是否会引发白色污染? 笔者不明白的是,在学校有食堂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现场制作菜肴,反而要食用预制菜?是为了成本?还是害怕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承担责任? 从我国《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以及《食品安全法》可以看出,预制菜虽然存在了很长时间,但是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不完善,现阶段仓促将预制菜引入学校既悖离法律的立法原意,也容易引发家长对学校误解。 预制菜进校园,公众意见一直存在分歧。一方面,一些家长和公众对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持质疑态度,担心长期食用预制菜会对孩子的健康有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认为不应一刀切地取消预制菜进校园,而是应提供多种供餐方式,让家长和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需要得到监护人的全方位特别保护,那么,作为与健康关系密切的预制菜进校园不应该盲目下结论是否进入,应该充分考虑家长意见,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估,检测预制菜是否符合学生营养要求。与此同时加强立法和建立标准,对于引进预制菜的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管理,除落实教师陪餐制外,家长委员会的监督检查非常有必要。 同时,对于引进预制菜的学校也应该对于家长送餐给予鼓励和必要的支持,是否食用预制菜完全取决于家长和学生自愿为第一原则,多元化携手守护学生的健康。 把住舌尖上的食品安全,守护孩子的健康,就是守住我们美好的未来。(文/陶凯龙) 本文来源:中国公益在线责任编辑:佚名 |
最新内容
- 守护童心·智慧成长:创新公益项目多维筑牢儿童安全防线
- 远景学院师生走进泰安市社会福利院开展音乐治疗特色课堂
- 青春接力传薪火,实践深耕育新苗
- 杭师大 “针语纾痛” 团队走进三甲医院:聆听患者声音,传播电针知识
- “阳光相伴,奋进不止”活动
- 山东理工大学向日葵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儒师教育开展英语支教活动
- 吉首大学“罗盛教”志愿服务队:解读矮寨文旅密码,青春赋能乡村振兴
- “毅行永和”实践团:数智非遗润童心 访民宣传助振兴
- 小红花社会实践队赴双港镇中心学校调研纪实
- 退休欢送寄深情 暑期部署明方向——兴山县高桥乡2025年春季教育工作圆满收官
- 凯德希望基金:以善筑梦让希望生长,织就希望之光
- ZF LIFETEC亚太举办儿童道路安全培训暨暑假班开班仪式
- 凝聚青春力量 共赴榜样新程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举办2025年度盛典
- 助力大学生就业 高途公益基金会携手中山大学推出“青云梯”大学生就业公益计划
- 城市生存挑战 盘锦弘毅中学7年级学生综评“飒”“飒”“飒”
- 兴山县高桥乡开展校园安全卫生检查 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 普华永道残健融合开放日,点亮残障大学生的职场启航灯
- 用爱持续浇灌边疆教育,2025红顶公益走进新疆齐格尔台小学